[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期刊大全 学术资讯 下载中心 新闻专栏 稿件查询 在线投稿 客服中心
 论文下载

高职院校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14-1-7 16:37:08 来源:  点击:1318
  内容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已有了相当规模。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却不容乐观。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决定了其对培养模式的不同要求。本文对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指出只有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教学主体的作用,才是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建筑类 高端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
  
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职院校(含民办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和基本阵地之一。
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万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其中也包括286所民办高职院校(占23.7%)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所处地位不可忽视,它在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无容置疑。如山东就是如此。据文献{1},2009年山东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5823所,在校学生达到164.2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7所(含12所独立学院),在校生28.7万人。万人学校已成为民办院校的主流。象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在校生已达两万多人,已为国家培养近万名学生。从职业教育系统来说,高等职业教育下连中等职业教育,上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专科,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引领作用。但是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这是许多高职院校值得探讨的大课题。这也正是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
  高端技能型人才既不同于高端人才,那是综合性大学的培养目标;也不同于技能型人才,那是中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高端技能型人才应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其特征是:
 这种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高、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一线人才在综合性大学难以培养,而在高职院校中则有对其独特的培养优势。这在当前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充分发挥其优势可以更多更快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三、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培养过程既包括了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又包括在校内实训技能的初步掌握,还包括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岗位技能能的培养。由此可见,高端技能型人才除了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专业技能的掌握。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建筑类专业走的正是这样一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之路。本校的建筑工程学院的三个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强化各种培养措施,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1届本学院毕业生的网签率达到97%以上。新生入学人数达到1300多人,比2010年度增加500多人。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变化,新的培养模式注重以下方面的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重新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学院所属的专业主要为企业培养施工、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岗位的一线高端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因此,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侧重于实际能力的学生培养方案,是本学院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一大特点。同时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也以此为基础,在体现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多地体现专门技术和操作技能。
  建筑工程学院高端技术人才方案的的特点是在教学方面一是建立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和专业课教学平台两个平台。如将土木工程概论、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建筑测量与仪表等课作为专业基础教学平台课程;将建筑工程估价课、建筑招投标与管理等课作为专业课教学平台课程。二是在专业课平台课程的基础上派生出与企业岗位(施工、管理、预算员等)所需要具体课程。如适合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混应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施工等的课程;适合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工程项目、建筑施工与组织、建筑工程合同、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等的课程;适合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工程定额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造价软件等的课程。
  调整后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学生是否接受,我们曾对415名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57%的毕业生很满意新的培养方干案,24%的学生较满意,只有不到20%的毕业生认为一般。
   从问卷结果可认为调整后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得到了学生们的总体认可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2、充分调动学校所具有的资源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使学生在校内获得了初步上岗的的技能,为进一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经费、场地、师资等原因,学生技能的培养是其薄弱环节。但由于发展的需要学校不断地强化各类教学设施,使学校的基本建设一直在进行。这也同时为建筑工程学院各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象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正在的建设的项目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教师公寓等。既有现场,又有负责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这些正是我们可充分利用的资源。在花费极少的条件下学院各专业中的许多课程教学都在实训过程中得到了印证和升华。象专业基础平台课“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力学”这类原本枯燥的课由于有现场也讲的有声有色,学生也颇有趣味,在与教师、工程师互动中验证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也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建筑测量仪器在学院规划布局的应用,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造价计算机房的建立,PKPM工程软件、工程造价{广联达}软件在机房中的实训应用,都为以后专业课程案例教学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支撑。
3、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通过建立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基地给学生真刀真枪实践的机会,这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过程。这里比较困难的问题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而实现双赢,常常是校企合作“校热企冷”。只有发挥学校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内存在的实际问题,就能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发挥双师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优势,为企业职工在学校内进行工程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的业务素质和工程能力。尤其是工程质量认识,工程安全认识,工程标准和规范认识等的培训,是颇受企业领导和职工欢迎的。进而大大提高了企业培养学生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并且常常将来实习的优秀学生招入企业。另外,在校内建立“校中厂”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措施。如山东现代高职学院的建筑工程学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到建筑施工过程中,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就能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对于拆除的旧建筑来说,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已成为建筑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本学院拟通过3年时间准备在校内实验实训室中建成一套“建筑垃圾回收生产线”投入生产,这条生产线不仅解决本校正在施工的建筑所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还为学生的实训、培训技能鉴定提供保证,同时还可为其他建工企业处理垃圾和提供再生产品如再生砂、窨井盖、盖板、轻质保温隔音材料等。本计划不仅得到学校的核准还得到了许多企业的大力支,他们对建立“建筑垃圾回收生产线”很有兴趣。通过课题引路,创新合作模式,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校企双赢。这也是我们在加强与校企合作的要求中正在探索的路子。
  四、结论
    1、培养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公办及民办相关高职院校的身上,这是时代的需要,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当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决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由国家主管的体制。我们是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教育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必须走适合本国特色的道路。教育与实际相结合,偏重于专业建筑技能的培养模式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正确选择。
     3、培养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不仅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是全社会的共同的培养目标。因此,企业也应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即提供必要的的实训基地。目前,强化学校与建筑企业合作已是当前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4、高职院校要切切实实地增加投入,加强和改善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以提高校内实训环节的质量,同样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之必须。只有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实训基地的培养功能,才是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 知网服务平台   二○○九年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  鲁 昕  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上的讲话)
栏目列表
医药卫生 人文社科
农业科学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推荐内容
L波段大功率放大组件的设计
基于QC工具的微波组件故障分析与定
论房地产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及其控制
波控系统的自动测试设计及实现
一种低成本便携式脉冲幅度测量装置
一种多通道对海观测SAR接收与信号
S波段连续波LDMOS功放的设计
C波段有源变频芯片设计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的研究
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
热点内容
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初选阶段的质量要求
数字出版的影响
关于重申禁止中国标准书号“一号多用
齿缘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养殖技术
SCI的选刊
稿件多少字为宜? 如何联系你们?如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学术论文在质而不在量
黄瓜穴盘育苗技术
如何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学术期刊的定位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客服中心服务承诺友情链接

系统版权: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2010 万方数字化期刊群 © ICP证:辽ICP备19015327号-1
在线咨询:http://www.chinalnfo.com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