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期刊大全 学术资讯 下载中心 新闻专栏 稿件查询 在线投稿 客服中心
 论文下载

倦怠的应激模型概述

时间:2014-1-7 16:36:24 来源:  点击:1387

摘  要:从刺激-反应相互模型出发,探讨了倦怠的形成、影响机制。先阐述了倦怠是应激失败后的一种结果,应激与倦怠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说明,倦怠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倦怠可能是应激源与严重后果的中介或调节因素。
关键词:倦怠;应激;后果

引言
  对倦怠的研究起源于工作领域,是个体的一种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 、去个性化( depersonalization) 和低成就感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的症状[1],现在对它的研究扩展、细化到对学生的倦怠进行研究[2]。本文阐述了应激与倦怠的区别,从刺激-反应相互模型出发,探讨了倦怠的形成、影响机制。

1. 应激源与倦怠
  尽管一般研究都认为倦怠与应激紧密相连,但应激本身不是倦怠,倦怠被认为是持续的、严重的应激的一个结果,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甚至循环影响,众多的前人研究支持了这一论点。先看联系:Koeske 和Koeske(1993)将应激定义为个体感知到环境刺激,并且认为这种刺激解释为麻烦的、恼人的。人们之所以知道某人有压力是因为此人显示出了心理的和行为的倦怠特征,尤其是情感耗竭。他们很确切地把倦怠现象和应激联系起来了。在倦怠三因素与应激的关系上,Cordes和Dougherty指出,作为一种应激现象,倦怠的三因素模型是比较独特的。倦怠的中心是情感耗竭,这是一个传统的应激变量。第二个维度,去个性化(相当于学业疏离维度),在以前的应激文献中是没有出现的(Jackson,Schwab & Schuler,1986)。最后,低个人成就感在应激的文献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了自我评价是应激的中心。在一项纵向研究中,Stewart等人发现:医学院学生的学业成绩与他们所报告的应激程度(如焦虑和抑郁)存在相关
  应激与倦怠之间存在差别。Pine和Keinan认为应激源(被假设为先行变量)与应激有更高的相关,而不是与倦怠有高相关;同时,工作的重要性(被假设为干预变量)与倦怠之间的相关高于与应激之间的相关;与应激相比,倦怠与工作不满意、离职倾向、身体与情感症状、知觉到的成就水平等变量有更高的相关。Collins和Vivian通过对81个研究和364个相关研究的元分析发现,倦怠是应激的结果。Weaver的研究也显示应激对倦怠有直接的影响。可见,应激与倦怠不能划等号。
  倦怠与应激之间甚至循环影响。Taris,Peeters和Blanc进行了纵向研究,结果发现应激和倦怠之间存在循环关系。不过,应激源不一定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倦怠是其中的过渡因素。
2. 应激与倦怠之间的中介或调节因素
  应激与倦怠之间的关系受到个体的人格、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等中介或调节因素的影响。
  人格在应激和工作倦怠的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人格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上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不以特定的人格理论为基础,另一种是基于一定的人格理论来研究人格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但这两种研究都支持了人格对工作倦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具体而言,人格的坚韧性越高,职业应激反应越低,职业倦怠的严重程度亦越低。外控的人由于将事件和成就归因于强有力的他人或机遇,因而比内控的人更多的体验到倦怠。乐观主义对倦怠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压力对倦怠产生间接影响。基于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和大五人格理论的研究都发现,倦怠与神经质、外向性和精神质之间存在相关。
  社会支持与倦怠之间相关显著,但它是中介变量还是调节变量尚有争议。Louise Tourigny等的研究发现支持是应激影响倦怠的调节因素。但不少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作为应激-倦怠模型中的缓冲或者调节作用有限。另外,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应对方式不同,应激对倦怠的影响不同,使用直接应对方式的人倦怠程度低。
3. 倦怠导致的后果
3.1身心问题
 Kahill研究发现,倦怠可能导致如慢性病、头痛等生理问题。它也可能引起如情绪障碍、物质滥用、抑郁等心理问题。
3.2成就
  一般来说,倦怠会影响个体的工作成就,尤其是使用客观成就作为衡量指标,而非自我报告或管理者评定的成绩作为评定指标时,如Leiter等的研究发现,护理人员的倦怠状况严重影响了其护理工作的质量。
  不过,学习倦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之间有一定争议。不少人认为倦怠与学业成就之间相关很弱,例如Nowack和Hanson(1983)发现在大学生中,学习倦怠与他评的成就之间仅有微弱的负相关。McCarthy,Pretty,和 Catano (1990)发现学生的倦怠程度与他们的平均绩点之间只有较低的负相关,而Balogun等人甚至发现倦怠与年级总平均绩点没有相关。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如台湾学者杨慧真发现学生的学习倦怠对学业成就有显著的负效应。不过,Garden (1991) 综合使用多个成绩指标,发现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其感知到的成绩之间有负相关,但是与他们实际的学业成绩之间没有相关。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3.3离职、离校意向
  倦怠越严重,离职或离校意向越明显。在工作倦怠领域,对警察、IT行业、教师等领域的研究都发现,高倦怠水平的个体离职意向高。学习倦怠越高,离校意向也越来明显。倦怠可以导致大学生的高缺席率,完成学习的低动机,高辍学率等。学习倦怠程度与离校倾向和种族认同的程度及问题解决策略之间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http://www.cnkikbs.com/list.asp, 2001, 52: 397-422.
[2] Steele J P, Fullagar C J. Facilitators and Outcomes of Student Engagement in a College Setting.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9, 143(1): 5-27.

栏目列表
医药卫生 人文社科
农业科学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推荐内容
L波段大功率放大组件的设计
基于QC工具的微波组件故障分析与定
论房地产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及其控制
波控系统的自动测试设计及实现
一种低成本便携式脉冲幅度测量装置
一种多通道对海观测SAR接收与信号
S波段连续波LDMOS功放的设计
C波段有源变频芯片设计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的研究
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
热点内容
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初选阶段的质量要求
数字出版的影响
关于重申禁止中国标准书号“一号多用
齿缘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养殖技术
SCI的选刊
稿件多少字为宜? 如何联系你们?如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学术论文在质而不在量
黄瓜穴盘育苗技术
如何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学术期刊的定位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客服中心服务承诺友情链接

系统版权: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2010 万方数字化期刊群 © ICP证:辽ICP备19015327号-1
在线咨询:http://www.chinalnfo.com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