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莪红片对不同证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8影响的研究 |
时间:2013-9-25 11:59:19 来源: 点击:1645 |
|
摘要:目的 观察莪红片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探讨不同证型UA与白细胞介素-8(IL-8)的相关性,以寻找对UA辅助诊断及中医辨证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化、量化指标。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作对比分析,IL-8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结果 两组均能缓解UA,治疗组疗效显著,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与85%(P <0.01),主要适应于标实为主患者;同时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IL-8(P 均<0.01)。IL-8治疗前标实为主患者明显高于本虚为主(P <0.05)、对照组(P<0.01)。结论 说明莪红片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效药物之一,不同证型UA与IL-8变化密切相关,为活血化瘀中药治疗UA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心绞痛 不稳定型 莪红片 白细胞介素-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临床上常见的冠心病类型,是一种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SA) 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 之间的综合征, 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症状态, 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UA的病理基础是不稳定性斑块软斑块,特点是富含脂质和巨噬细胞,脂质核心大,质软,覆盖脂质的纤维帽较薄,胶原含量少,易破裂。
1.1临床资料 120例UA患者均为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门诊及住院病人。病例入选条件如下:①初发劳力型心绞痛近期内心绞痛反复发作,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用硝酸甘油缓解不满意;恶化劳力型心绞痛近期突然出现心绞痛,较前频繁发作,胸痛明显加重,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硝酸甘油用量较前明显增加,但无静息时发作。②发作时ST段压低幅度≥0.5mm或ST段抬高,肢体导联≥1mm,胸导联≥2mm。③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20min。④肌钙蛋白检查正常。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脑血管疾病者。③合并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和恶性心律失常者。④有活动出血者。⑤胶原性疾病、恶性肿瘤、败血症或其它的感染性疾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UA的诊断标准[3]。按照随机设计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1岁~74岁,平均(57.34±11.6)岁;其中心绞痛Ⅲ级27例、Ⅳ级33例;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8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5例,变异性心绞痛2例,静息心绞痛5例。合并高脂血症40例、高血压病35例、糖尿病13例。对照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2~75岁,平均(58.45±12.2)岁;其中心绞痛Ⅲ级25例、Ⅳ级35例;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7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6例,变异性心绞痛1例,静息心绞痛6例。
1.2中医辨证分型 治疗组60例按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辨证分型标准 ,并结合文献报道的方法对异名同类的证型,本着执简驭繁的目的为本虚表实两大类六证型。其中以本虚为主(包括心气不足型、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30例;标实为主(包括气滞血瘀型、痰浊内阻型、寒凝血脉型)30例。以上中医辨证分型均由2名有经验中医师确定。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对照组加用莪红片(由莪术、红花组成,我院制剂室生产),5片,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用两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对照组: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疗程同上。两组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含服消酸甘油,高血压病、糖尿病分别给予降压、降糖等治疗。
1.4观察指标 研究对象分组后开使用药,重点观察不同证型UA患者血清IL-8;于入院第1、21天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检测:外周血IL-8水平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由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生;其检测程序按说明书操作。观察不同证型UA类型治疗前后的疗效及治疗期间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
1.5疗效判定标准 心绞痛疗效参照《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标准:①显效:1周内无心绞痛发作,ST段回升0.15mV以上,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达50%以上或由平坦变直立。②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程度减轻,心电图的ST-T段有不同程度改善。③心绞痛发作无改善或加重,出现心肌梗死或死亡。
1.6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同体比较t检验,临床疗效用Ridit检验。
2 结果
2.1 UA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UA疗效对比(例)
组 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0 28 30 2 97%*
对照组 60 20 31 9 8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对治疗组不同证型UA疗效的影响 见表2。
表2 治疗组不同证型治疗前后疗效对比(例)
中医证型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本虚为主 30 12 16 2 93%*
标实为主 30 16 14 100%
注:*与标实为主比较,P>0.05。
从表中可以看出莪红片对不同证型均有效,以标实为主效果更好,但两组无差异。
2.3 对血清IL-8的影响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x±s)
中医证型 IL-8(µg/L)
治疗前 治疗后
本虚为主n=30 204.28±27.61 107.76±10.48*◇
标实为主n=30 220.69±26.07 104.03±10.76*△
对 照 组n=60 195.66±36.74 121.17±19.7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本虚为主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毒副反应 两组未出现任何毒副反应,对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和静息性心绞痛等, 其病理基础是在原有病变上发生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引发内膜下出血、血小板或纤维蛋白凝集,造成冠状动脉的严重阻塞。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常较为严重,病情变化快,易并发心肌梗死或者猝死,其发病机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的“ 胸痹”、“ 心痛” 范畴。《 灵枢 · 厥病篇》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说明本病发病严重,进展迅速,并能迅速造成死亡。本证病位在心,与心、肾、肝、脾诸脏的盛衰有关,且常兼有痰浊、血寮、气滞、寒凝等邪,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其中血瘀贯穿本病各个证型,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及其血瘀证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的主要药物。
我们前期研究证明,莪红片同时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IL-6、18和hs-CRP。在对IL-6 、IL-18研究中也可以看出治疗前标实为主患者明显高于本虚为主、对照组,IL-8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细胞自身调节因子,对嗜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均具有趋化作用,并可显著激活嗜中性粒细胞,是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介质,且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参考文献:
[1]沈潞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危险分层[J].北京医学,2001,23(3):175一176.网址:http://www.cnkikbs.com
[2] Mulivihill and Foley. Inflamma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Heart, 2002,87(3): 201-204.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及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409-412. |
 |
|
|
 |
|
栏目列表 |
|
 |
推荐内容 |
|
 |
热点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