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中医正骨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主办: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正骨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河南省洛阳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1-6015
CN: 41-1162/R
邮发代号: 36-129
复合影响因子: 0.347
综合影响因子: 0.260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医正骨
曾用刊名:骨伤科通讯
创刊时间:1985 |
|
|
|
《中医正骨》杂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河南省正骨研究院(原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期刊,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和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中医正骨》杂志具有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性强、办刊定位准确、发行量大、图文并茂等特点。作为骨伤专业发行面较广、影响较大的一份国家级学术刊物,期发行量近万份。
该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多家大型数据库收录。2010年11月,《中医正骨》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本刊突出中医特色,反映学术进展;交流新经验,报道新成果,传递新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器械;探讨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以理论和临床研究为主,兼顾基础研究;为弘扬中国传统医学,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术水平和医疗、科研、教学质量,促进中医骨伤科现代化服务。
杂志辟有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专家述评、专题讨论、学术争鸣、学术探讨、外固定研究、影像诊断、骨伤科教程、骨伤科护理、名老中医经验菁华、药物研究、诊治失误案例分析及个案报道等栏目。本刊各期的选题选择与各部位损伤、退变有关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理论探讨、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各方面的文章。
《中医正骨》杂志由我国中医药界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我国中医骨伤科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全国中医骨伤科著名专家郭维淮主任医师担任主编,60余名国内知名骨伤科专家组成编委会。 《中医正骨》杂志创刊20多年来,以其准确的读者定位、高水准的期刊品质赢得了广大骨伤界同仁的支持和青睐,读者遍及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以及英、美、日、法、德、澳、泰等25个国家和地区;为加快骨伤专业科研、医疗、教学成果的推广,加速科技讯息的传播,促进骨伤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曾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投稿须知
一、摘要与关键词: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提供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撰写的文章字数以2500-4500字为宜。
二、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职称、职务、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须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
三、注释:注释序号(上标)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
1、参考专著:[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参考报纸、期刊:[序号]作者.文题.报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其止页码(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六、资助项目需注明资助者、项目编号。
七、体例要求:以“一”、“1”、“(1)”作为文章层次,(1)之下以小标题方式提炼主要观点。
八、图表要求:表格:将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图:将图名置于图下方居中。表、图内文字统一用楷体。
九、为便于稿件的修改及联络,请作者提供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
十、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