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术资讯 | 论文下载 | 新闻专栏
登陆 |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在线投稿 稿件查询 联系我们
刊名: 遥感技术与应用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主办: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4-0323
CN:   62-1099/TP
邮发代号: 54-21
复合影响因子: 1.135
综合影响因子: 0.731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遥感技术与应用
曾用刊名:遥感技术动态
创刊时间:1986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遥感技术与应用》杂志投稿及征稿简则

《遥感技术与应用》杂志是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遥感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与综述,优先报道国内外遥感研究与应用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推动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研究及社会发展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流国家攀登计划、攻关计划工作等科研成果。针对目前遥感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动态,经第六届编委会讨论决定,将栏目细化调整为微波遥感、光学遥感、数据处理、模型与反演、遥感应用、专家述评、GIS、深空探测、重大项目、综述等。欢迎国内外从事遥感技术研究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科技人员、科研管理者、大专院校师生等踊跃投稿。自1997年以来,《遥感技术与应用》先后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核心库)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核心库),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被万方数据数据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欢迎广大读者订阅(邮发代号54-21)。1999年以来,先后与北京欧普特科技有限公司、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曼哲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徕卡测量系统贸易(北京)有限公司、宇图天下科技公司、阿尔法微波技术公司等近10家公司及科研机构、科研团队合作,共刊登广告52期,计120多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广告主要涉及各种遥感传感器、遥感数据、遥感图像、图像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从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的相关介绍。欢迎业内同行在本刊刊登广告。

来稿要求和投稿注意事项:
(1) 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尤其是综述性稿件应注意时效性,应具有个人见解和前瞻性,不发表科普作品、实验报告和读书报告等类文章。
(2) 来稿涉及国家保密问题的应提供作者单位的保密审查证明材料,图件涉及国界的应采用国家正式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绘制。自绘的中国地图切勿漏绘台湾和海南诸岛。
(3)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主题突出、数据资料可靠,文献精炼,建议全文所占版面字数控制在8000~12000字左右。引用他人文献、资料、数据必须列出参考文献(公开出版物)或作脚注(非公开出版物)。
(4) 摘要应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研究目的、论点、方法、结论,具有自含性和独立性。英文摘要应写成报道/指示性文摘,力求反映出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核心内容,大约120-150词。
(5) 文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并用单位符号表示,废止的计量单位请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
(6) 文中图和表应具有自明性,附图力求简明清晰,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及单位必须标注清楚,并与正文一致。图表应置于文章相应出现的位置,并给出图、表题对应的中、英文名称。
(7) 如系基金资助项目,请在首页脚注标注,并注明项目类别、名称和编号。
(8) 来稿通过本刊电子信箱发至编辑部,并自荐4~6位同行专家,以便缩短稿件的送审时间。
(9) 来稿须提供作者的个人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以及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
(10) 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家有关标准,文内各级标题及题号一律顶格书写,题
号分级采用1;1.1;1.1.1;2;2.1等标著形式,一般标题层次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
(11) 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有关规定,本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只列最主要的(未公开发表的请勿引用,非引用不可的请用脚注标注),并按文中出现先后为序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放在引用文献处的右上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年1月12日印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有关要求,并依据本刊的实际情况,本刊文后参考文献按以下著录格式著录: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代码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的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它们是: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会议析出文献[C];其他[Z];
·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网上图书[M/OL]。
·外国人名姓在前、名在后,名缩写;中文文献译出相应的英文,中英文对照。英文首字母要大写,介词、连词首字母小写。
a.连续出版物及其析出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列出,作者之间加逗号;作者超过3人
只列前3位,后加“等”字)。
[序号]析出责任者.文献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中文示例:
[1] Wu Ji,Liu Hao,Sun Weiying,et al.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iometer[J].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2005,20(1):24-29. [吴季,刘浩,孙伟英,等.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展望[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20(1):24-29.]
外文示例:
[2]Fanza G F, Vacca F F, Romanelli F. IGCP Project 414:Realistic Modeling of Seismic Input for Megacities and Large Urban Areas[J]. Episodes,1999,22(1):26-32.
b.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3]Chen Shupeng. Earth System Sciences[M].Beijing: China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8.[陈述彭.地球系统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Hanley N,Shogren J F,White B.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Macmillan Press,1997.
c.论文集著录项目、格式和符号
[序号]作者.析出文献名[C]//编著者.论文集名(多卷集为论文集名,卷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5]Lei Huaiyan ,Wang Xianbin ,Fang Xuan ,et al. Current Situation Of Gas Hydrates Research And Challenges For Future[C]//Shi Dou et al, eds. The Study Progress of Gas Hydrates in Foreign Countries.Lanzhou: Lanzhou University Press, 1992.26-31.[雷怀彦,王先彬,房玄,等.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未来挑战[[C]//史斗编译.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26-31.]
d.电子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6]Cisler S.Media Tracks.Public Access Comput Syst Rev[J/OL].1990,1(3):109Public 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 PACSLvia the Internet Accessed 1990-11-29.
e.报纸文章著录格式
[7]缪坚人,陈大军.生物工程:21世纪的主流产业[N].科学时报,1999-04-12(3).
f.会议文献的著录格式
[9]Armston J D,Danaher T J,Goulevitch B M,et al.Geometric Correction of Landsat MSS, TM, and ETM+ Imagery for Mapping of Woody Vegetation Cover and Change Detection[C]//Queensland Proceedings 11th Australasian Remote Sensing and Photogrammetry Conference,Brisbane,2002.
g.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放角注)
[10]张明.榆林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D].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998.
[11]Coirn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Solid Oxygen[ D].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65.
(12) 科技术语和名词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如系作
者自译的新名词,第一次使用时请注出原文。外国人名和地名,除已常用者外请注原文。

本刊联系方式: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55-0308       投稿信箱:journals@188.com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客服中心服务承诺友情链接

系统版权: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2010 万方数字化期刊群 © ICP证:辽ICP备19015327号-1
在线咨询:http://www.chinalnfo.com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