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学报》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灾害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也是国内灾害科学界推许为我国灾害科学方面的权威性刊物。1992年正式创刊,双月刊,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自然灾害学报》以反映自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机理、灾害的预测和预防、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以及其它防灾减灾系统工程方面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
本刊主要刊载灾害防御研究;灾害的预测;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农业减灾;气象减灾;城市减灾;减灾方针和管理体制;自然灾害的社会因素;国内外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增强减灾意识;防灾减灾系统工程等方面的问题。
该刊被许多著名文献数据库收录,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
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自然灾害学报》获中国地震局系统优秀期刊评比一等奖,首届黑龙江省出版精品工程奖提名奖。
来稿要求
(1)来稿应署真实姓名,注明第一作者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出生年,职务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email地址),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单位部门全称、地址、电话及邮编。
(2)署名者应为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3人。
(3)中文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层次。中文摘要字数要求200字左右,内容应具体、准确,切忌空洞。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以100~150个单词为宜。
(4)稿件一经录用,如需作者修改,作者应按稿件篇幅要求,参阅审稿意见、稿面质疑作必要的修改,文内数据务求正确,要求一次定稿,不得再作文体结构上的和文字上较大的改动,并最迟在1个月内返回修改稿(Word软件排版,图为“TIF”文件)。 (5)稿件层次编排如下:题目,作者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对应的英文题目,作者名(如WANG Xianguo),英文作者单位(单位尽量不要缩写),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部分:引言,1(1.1,1.2,1.3可扩展到3级标题),2,3,……依次排列。
(6)公式及文中物理量采用斜体,单位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正体书写。矢量、张量和矩阵符号用黑斜体。外文符号及物理量凡易混淆者,应注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等。
(7)公式、图、表全文分别统一依次编号。插图一般不超过10幅,写清图号、图题。照片与插图统一编号。表格用三线表。图题、表题应同时标注英文。
(8)参考文献限列作者亲自阅读和已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的主要文献,并按文内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列于文后。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C]//论文集编者.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所引文章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D]. 授予单位所在城市:授予单位,授予时间.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OL].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如:萧钰. 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 (2001-12-19)[2002-04-15]. http://www.creader.com/news/
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参考文献超过三个作者以上,取其前三个作者并加“,等”字。
外文文献著录规则同上。外国人名,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
中文参考文献需有相应的英文对照。请补充英文翻译,书名、期刊名务必核查准确,英文参考文献保持原样。
如:王献国.抗震设防目标和地震作用的比较[J].世界地震工程,2006,22(3):11-13.
WANG Xianguo. Comparison of seismic fortification aims and earthquake actions [J].Worl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06,22(3):11-13.
外文文献:姓在前,名缩写。如:Goel R K, Chopra A K. Improved 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design procedure[C]// Proceedings of Strictures Congress, 2001.
请严格按照标准补齐缺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