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期刊大全 学术资讯 下载中心 新闻专栏 稿件查询 在线投稿 客服中心
 论文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4-1-7 17:24:34 来源:  点击:2922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重要平台。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壮大,逐步成为学生组织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参与学生社团,已成为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和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良莠不齐、问题凸显,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正确引导和精心指导大学生社团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  高等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杨玉,男,山东费县人,1973年出生,山东大学(威海)团委书记,副研究员,硕士。通讯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团委,06315688775。
  
  一、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及研究现状
  1.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数量激增,保持着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学生社团已经发展成为高校校园内一股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逐渐引起教育部和团中央的重点关注,自2005年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以来,每年都在其工作要点中有重要体现,“要求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工作,要以社团为载体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社团开展活动,要将学生社团组织与社团活动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同时要在社团中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在确保正确政治导向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类型的学生社团组织存在”。此外,学生社团工作,也逐渐成为近些年来困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从各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看,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参差不齐。发展好的高校社团其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质量高,并能突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氛围,能给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而发展较差的高校社团情况各不相同,其主要表现是社团发展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质量差、各社团的发展波动大。我们认为,造成这种高校间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高校对学生社团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认识不一;高校在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中对各社团的重视与支持力度不同,在基本的物资保障与经费支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对学生社团的领导与其活动的具体指导方面的力度差异较大;高校对学生社团组织及社团干部培育的力度不一样;有的高校没有为社团发展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活动空间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措施;管理工作缺乏重点,没有做好对学校中心工作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生社团的扶持工作,如:专业学术型、理论读书型、科技推广型等社团。这些学校的社团发展状况一般是:社团人数较少、人数不稳定;活动质量不高,冷热现象明显;活动内容不丰富、内涵品位不高、影响力小;社团干部及其中的骨干成员质量不高或高的比例较小,且人才流动与流失大;整个社团过于松散、无活力、无朝气;办公与活动无物资保障。各高校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情况也不一样,应该说一般都有挂名的指导教师,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指导教师投入的精力也不相同。由于大部分教师自身工作学习较忙,又无专门的补助,因此,有不少社团实际上处于无教师指导的状况。
  2.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现状
  近年来,理论界、教育界对学生社团的关注越来越多。国外有关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相对较多,基本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 第一,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如以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柏恩为主的“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认为,群体活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他们与别人互助的本质,教育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建立自尊的、成熟的人际关系;第二,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以对美国60年代学生运动的研究为标志,较多地涉及到了在学生运动中发挥组织领导作用的学生社团或学生组织;第三,90年代以来的全面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与国家之间不断扩大的社会空间引起了全球一场悄悄进行的“结社革命”,在学生社团研究方面,例如理查德·L·莱特的《穿过金色阳光的哈佛人》,较为全面地描绘了哈佛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享利·罗索夫斯基的《美国校园文化— 学生教授·管理》也对美国大学生的一些课外活动进行了介绍。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由于我国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还只有一百余年,与美国相比起步较晚,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历史也比较短暂,比如,山东高校比较早的学生社团—中国海洋大学“海鸥剧社”,也不过80年的历史(“海鸥剧社”成立于1932年)。从已有研究成果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且大多从三个视角进行研究:第一,从比较或介绍国外大学生课外活动的视角进行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少,就中美高校学生社团进行比较的研究论文,目前也仅发现2篇。介绍国外高校学生社团的论文目前仅发现2篇;第二,从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类型、作用和建设、管理的视角进行研究。在这方面经历两个阶段,90年代以前,国内对学生社团的认识和研究停留在感性和经验的层面。90年代后,陆续出现了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学生社团进行研究的成果,但大多数研究者把重点集中在研究其重要意义、总结和论述并如何深化其功能与作用、如何加强建设与管理三个方面。第三,从学生社团历史和反映学生社团活动的视角进行研究。
  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学者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总体上比较关注,集中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队伍主要集中在高校,尤其集中在高校的学团工作队伍,他们和学生社团朝夕相处,对于学生社团的现状比较了解。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者很难跳出社团看社团,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研究者对学生社团目前的现状谈问题及弊端的多,而对于学生社团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研究不深;三是研究者对学生社团的性质、定位、角色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学生社团和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会之间的差异性的研究还只停留在表面;四是一些学者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没有跳出现有的传统模式,创新性不够,等等。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趋势
  1.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呈现出由以兴趣型为主向兴趣型和务实型并重转变的趋势。最近几年,大学生参加性学生社团逐渐从纯粹的兴趣到现在的“兴趣+务实”转变。面对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社会,他们的目光不再是单纯希望在所属学生社团这个群体中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希望能够在社团活动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社会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求实态度。
  2.学生社团活动的内涵由人文型为主向人文型和创新实践型并重转变的趋势。过去的学生社团更多地注重人文知识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满足于人文氛围的营造。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大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掌握扎实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他们不再满足于社团活动的文化层面,而是注重将创新实践元素充实到学生社团的文化内涵,以促进自身的成才。于是,高校中的各类学术研究协会、科技协会和科技创业团队悄然兴起。
  3.学生社团活动的覆盖范围由校园型向社会型扩展的趋势。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区域,过去是以校园为主。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趋势的深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与社会需求接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认识到,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培养锻炼各方面的社会技能,对于缩小校园与社会的距离,对于缩小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距离,将来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因此,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不再局限于校园,逐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于是,家教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等学生社团应运而生,已经成为大学生与社会保持联系的常规载体。
  三、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员低龄化问题。大学生对学生社团活动缺乏理性认识,参与热情前热后冷,不能持之以恒。据我们调查了解,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的年龄比较小,层次比较低,多为低年级学生,其中一年级者又居多(他们参加社团的动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占受到调查总人数72.1%,即占绝对数,而且呈低年级向高年级逐年递减的态势。如大三、大四,特别是研究生的比例较小,仅占2.3%。
  2.管理规范化问题。学生社团的活动规律不够正常,制度缺乏和管理不善,成员参与活动缺乏主动性。据统计,每学期开展一次到两次活动的社团比例为32.5%,认为社团制度缺乏者占24.3%,认为社团干部水平不高和管理不善者所占比例为39.2%。学生社团的会员注册制度都没有很好的得到坚持,往往是学生刚入校时凭着热情和盲从心理加入了一个或多个学生社团,会员的注册和会费缴纳保持得比较好,而到了二年级以后,这种制度就很难延续,也是导致会员大量流失和管理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3.活动低质化问题。学生社团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横向联系,仅仅停留在学校组织的少数大型活动层面上,或者局限于社团主要骨干的一般性交际应酬,甚至少数社团的领导有时会为各自的某些利益,缺乏精诚合作和平等竞争的意识,从而造成互相攻击、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还有的社团活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生命力。相当一部分的社团活动存在着忽冷忽热,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对社团核心人物的依赖性过大。社团核心成员在位时,重视活动是轰轰烈烈,而忽视必要衔接,以至核心成员离伍,社团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一些社团成立时招收会员无条件限制,来者不拒,致使社团成员之间层次不一,缺乏梯队建设,活动质量不高,使社团发展后劲不足。社团负责人过于追求活动的大而全,忽视了社团会员的切身利益,对社团普通会员缺少应有的尊重,调动不了会员的积极性。
   4.指导老师问题。据调查,大学生社团活动没有老师指导和老师指导不力者排在首位,占调查总数的48%;要求聘请德才兼备的指导老师,占受调查总数25.5%。不少老师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压力大、任务重,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介入学生社团活动,更谈不上进行细致的指导。一些教师感到学校对该项工作没有长期系统的计划,且有关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管理竞争机制,而且在经费、场地、设备、计算工作量等方面扶持的力度也不明确,因此造成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此外,还有一些管理部门和一些教师对于大学生社团建设没有明确的认识,片面强调社团的自主性活动原则,采取的往往是被动应付,甚至敷衍的态度,任其自我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社团的持久规范发展。
   5.管理模式问题、经费保障问题和硬件设施问题。据调查,学生认为社团经费缺乏、活动场地不足是阻碍和制约社团发展的占56.8%。学生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大对社团的投资占58.1%。虽然不少学生社团正在尝试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活动并取得明显的成效,但经费不足仍是目前制约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生社团绝大部分筹资能力薄弱,使社团发展受到限制。在活动场地方面,除一小部分社团有固定场所以外,绝大部分没有固定的场所,这给社团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不利活动的管理和策划,这也是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此外,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三自”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重要的,是学生会不可替代的。
   6.社团干部的身份认定问题。学生社团干部在管理社团、服务社团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对于学生社团干部的身份认定问题在不同的高校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尤其是在学生毕业之后的公务员考试中,学生社团干部不被认定为学生干部,也就享受不到学生干部应有的权利。这种现象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关注。
  四、做好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主要对策
   1.提升对学生社团重视程度。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社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领导层面要高度认识到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切实转变观念,克服对学生社团可有可无的认识误区,增强管理和服务意识,认真制订学生社团长期和全面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为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氛围和更加良好的条件。
   2.建立科学的社团管理模式。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在高校之间差异较大,有的隶属于学生会,有的和学生会组织并行。我们要在总结高校现有几种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各自的优劣势,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多年来探索形成的学生社团管理“五个一”工程,建立更加有利于学生社团发展的科学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新模式,并在全国高校推广和应用。
   3.促进学生社团有序发展。按照“大力支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性社团,积极倡导志愿者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形成特色,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创办并发展有特色的学生社团。要针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生存与发展的不同规律,进行分类指导,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既要在重大问题上严格把关,又要在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放开学生的手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推动多领域、多层次,各具特色的社团工作局面形式。同时,要加强各大学生社团的交流,带动高校学生社团共同发展。
   4.推动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规范社团管理,抓好骨干培养,克服“双低现象”。要着力抓好四项工作:第一,健全学生社团各项管理制度,使学生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学生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第二,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科学合理配置,因势利导,量体裁衣,使学生加入适合其本人发展的相关社团,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防止学生社团出现“低年级热情高涨,高年级一落千丈”的现象。第三,稳定好社团的骨干队伍,抓好新老骨干的成员搭配,搞好传、帮、带,要防止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发生。第四,加强社团的规范管理,避免出现因管理或监督不到位而导致社团“出轨”的现象,同时还要争取学校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给社团发展提供经费、场地、设施等必要条件,促进社团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资料】
   1.《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肖迪明,《湖北社会科学》2004.05;
   2.《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问题及对策》,孙克之,《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4;
   3.《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恩体育对策》,胥长寿,中国知网知识库,2006.01;
   4.《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郭红彦,《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04;
   5.《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与发展分析》,崔福生等,《江西社会科学》,2003.11;
   6.《高校学生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郭蕊卉,《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03;
   7.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2005.1.13。

栏目列表
医药卫生 人文社科
农业科学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推荐内容
L波段大功率放大组件的设计
基于QC工具的微波组件故障分析与定
论房地产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及其控制
波控系统的自动测试设计及实现
一种低成本便携式脉冲幅度测量装置
一种多通道对海观测SAR接收与信号
S波段连续波LDMOS功放的设计
C波段有源变频芯片设计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的研究
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
热点内容
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初选阶段的质量要求
数字出版的影响
关于重申禁止中国标准书号“一号多用
齿缘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养殖技术
SCI的选刊
稿件多少字为宜? 如何联系你们?如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学术论文在质而不在量
黄瓜穴盘育苗技术
如何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学术期刊的定位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客服中心服务承诺友情链接

系统版权: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2010 万方数字化期刊群 © ICP证:辽ICP备19015327号-1
在线咨询:http://www.chinalnfo.com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