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期刊大全 学术资讯 下载中心 新闻专栏 稿件查询 在线投稿 客服中心
 论文下载

图书馆自动化运行和网络环境下馆藏发展研究述评

时间:2014-1-6 20:35:38 来源:  点击:1427

[摘要] 图书馆自动化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时期,本文截取这一特殊历史阶段,解读藏书建设规律、藏书发展过程和藏书结构体系,以期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藏书系统,搞好馆藏建设。
[关键词] 图书馆自动化;馆藏资源;分布规律;稳定状态;特色馆藏
[中图分类号] G253
[文献标志码] A
1引言
图书情报自动化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技术,它不仅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知识和技术,而且还广泛地应用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理论和技术等。国际上文献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发展对我国图书情报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众多学校和单位通过引进购买或自主开发研制,已步入集成化、网络化图书情报自动化系统的应用阶段。[1]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由计算机设备、软件、技术、流程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有许多子模块,如采访模块、典藏模块、编目模块、连续出版物模块、流通模块、联机书目查询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目前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普遍功能齐全,安全性和标准化程度较高,价格较低,适合国内用户习惯,但缺乏灵活性,网上互联功能较差,区域发展不平衡。   
现代图书文献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特征、类型及规律直接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探讨藏书建设规律,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藏书建设的内容除了对传统文献的采集入藏外,还包括将网络信息馆藏化和馆藏文献数字化等方面的内容。[2]
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和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LIS: Library Integrated System)一词等同,专指用于馆藏纸质图书及其管理活动的自动化。[3]本文主要谈论纸质文献。
2图书馆自动化
从一般意义上,网络的概念可以这样理解:由结点和连线组成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网络是“用计算机网联结和控制众多的图书馆而形成的现代化图书馆网”。[4]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为集成发展时期,1995年以来,进入网络化、数字化的试验研究阶段,其特点是以网络化信息服务为基础,实现向用户提供多个信息源的多种检索服务,实现文献载体以电子媒介为主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发展,以带动整个图书馆系统业务操作、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引发图书馆数字化的外部直接动因有两个,即:信息载体的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Internet的普及,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成为目前我国图书馆界的热点。[5]
现代图书文献突破了纸书载体的传统模式,采用多种形式记录知识、传播信息,电子报纸、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各种类型光盘数据库、多媒体等电子文献迅速增加。这类载体的馆藏文献,由于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在生产、保存、检索、流通领域,以小型、轻量、高密度化取胜于纸质文献,具有更加普及的社会发展趋势。那么数字资源能否完全取代纸质文献?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的发展还远不足以取代人们固有的阅读习惯。纸质文献由于十分普及,阅读传递简单方便,对照参考运用自如,不受空间和设备条件的限制,不仅不会被取代而且会更加高速优质地向前发展。[6]因此,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将长期并存。
    图书馆自动化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开发与服务的基础,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工作中,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在图书馆内部业务流程与面向工作人员的系统界面要求自动化系统更加趋于灵活多样,并具备迅速处理能力;以网络化、数字化与共享服务为基础的图书馆联盟正在形成。
据《图书馆信息化综合研究报告(2004)》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有统计的图书馆数量共有15 437家,其中县以上图书馆2 697家,高等院校图书馆1 700家。在这份报告中,我国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应用水平被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正处于起步阶段,已经配置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但只用于图书馆部分业务(如编目工作)中,这部分图书馆占整体数量的76%。
中级层次:已经实施了图书馆网络集成系统,图书馆的全部业务都实现了计算机化、网络化处理,这部分图书馆占整体数量的18%。
高级层次:已经进入数字化阶段,可以向读者提供数字信息资源的加工、检索服务,这部分图书馆占整体数量的6%。[7]
3藏书发展基本理论
藏书发展包括学科、收藏程度、语种、时间、文献类型五个方面。美国图书馆学家G.. E. Evans认为, 藏书发展 (collection development)是指“弄清楚图书馆所服务的人群的情报需求,制定规划收集文献,克服藏书中的薄弱环节,保持藏书活力以保证用户使用信息资源的过程”。
3.1 图书文献、馆藏和藏书建设
图书文献是人类记录与传播知识或情报的信息载体,其语种比较集中的有7~8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世界各国发表的文献中英文文献量约占1/4。现代图书文献的制作有手工缮写、机械印刷、复制扫描和电脑自动输入存贮等方式,其类型主要有纸质图书、电子资源、缩微资料、光盘以及三维全息资料。
图书馆藏书是一个集合概念,指图书馆收集、整理、保存并为读者利用的所有图书文献。图书馆规模的划分以藏书量为主要标志,一般来说,20万至50万册(件)藏书规模的图书馆称为中型图书馆,50万至100万的称为大型图书馆,100万至500万的称为超大型图书馆。当馆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引起图书馆内部的一系列变化,如藏书成分的划分,藏书布局的调整,读者范围的扩大,干部队伍的充实,建筑设备的增加,工作要求的提高等等。
藏书建设是研究符合图书馆任务与读者需求的藏书体系全过程,包括藏书建设规律、藏书发展过程和藏书结构体系,三者缺一不可。
3.2 藏书基础模式研究
作为奠基阶段的原始基础藏书,需要达到一定规模的藏书量,一定范围和重点的藏书体系,使之与图书馆的性质、任务相符合,与读者的类型及需要相符合。在此基础上, 为藏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基本模式。
大学的办学规模决定了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基本保证规模,因此,高校馆(含我校图书馆)要关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各校区专业及分馆的整合情况,这对馆藏建设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作用;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标志着学校学科发展的特色优势和发展水平,必须搞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各种电子出版物大量涌现,已成为现代文献群中庞大的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在制定藏书发展细则时,对各种类型文献的比例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落实文献保护的经费投入,制定藏书剔除标准,为完善藏书体系指明方向。
3.3 文献增长规律
1944年美国韦斯莱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图书馆馆员弗里蒙特·赖德(Fremont Ryder)通过大量统计发现, 美国主要大学图书馆藏书量平均每16年递增一倍。之后,著名科学家德里克·普莱斯(Derek de Solla Price) 把这一发现进行推广,统计了1665--1900年世界范围内科学杂志的增长情况,得出科学文献“按指数增长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a代表统计的初始时刻(t=0)的文献量; k代表文献量的持续增长率。
若以科学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把各个不同年代的科学文献量在坐标图上逐点绘制,然后用一条光滑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到著名的普莱斯曲线(见图1),它十分近似地表征了科学文献随时间增长的规律,并获得人们的公认。

图1 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曲线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普莱斯没有考虑到文献日益严重的老化因素,没有排除已停刊的期刊,并且由于社会的需要和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方针决定着科技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科研投资和科技人员数量,从而对科学文献的增长起决定作用,因此,文献指数增长规律正确地反映了过去历史年代科学文献的增长情况,但不能据此预测未来科学文献的增长趋势。
3.4文献老化现象及测度
新陈代谢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规律,科技文献也不例外。对于情报用户来说,文献情报若缺乏必要的针对性或丧失了新颖性、实用性而变得没有使用价值时,便可认为文献情报相对于用户发生了老化。米哈伊洛夫将科学文献老化定义为,科学文献 “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越来越少被科学家和专家们利用。老化的不是科学情报本身,而是包含这些情报的文章。” [8]科学文献老化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1971年, 普莱斯提出衡量文献老化的数量指标,即在某一知识领域内,把对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当作指数,用以测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这就是“普莱斯指数”。“普莱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甚至某一作者或某篇文章的老化特点。
3.5文献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在长期从事文献工作的实践中首先发现,相关论文在期刊中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具有明显的集中与离散规律,比如,电子技术文献约1/3登载在本专业少数几种期刊上,约1/3登载在5倍数量的力学、交通运输等相关学科期刊上,另外1/3登载在25倍数量的相邻学科期刊上,然后对其他专业文献分布通过书目、文摘进行大量统计分析,并采用等级排列技术描述文献载文比率,于1934年提出文献离散经验公式:P1:P2:P3=1:n:n2,式中,P代表不同区域的期刊种数,n代表布拉德福常数,n 的数值约为5,这就是著名的“布拉德福分散定律(Bradford’s Laws of Scattering)”。
假定某一学科领域计有期刊248种,共刊载相关论文660篇。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则第一区中“核心”期刊8种,第二区“相关”期刊为8×5=40种,第三区“边远”期刊8×52=200种,而每个区均应刊载220篇文章,见表1。                                       
表1 布氏定律表示
区 期刊数量 论文数量
1 8 220
2 40 220
3 200 220

由表1可知,各区期刊的载文量逐区下降,而各区期刊数量则逐区上升;其中,核心区期刊情报密度最高,平均刊载27.5篇论文, 第二区平均刊载5.5篇, 第三区平均刊载1.1篇。
如果取上述期刊数量的对数( lgn )为横坐标,以相应的论文累计数R(n)为纵坐标进行图像描述, 便得到布拉德福分散曲线(见图2), 它由两部分组成:对应核心区的上升的一段曲线AC和对应相继各区的直线CB,拐点C为核心区的分界点。

图2  经典布拉德福分散曲线
1967年格鲁斯(Q. V. Groos )通过对基南–阿瑟顿(Keenan-Atherton)数据的分析指出,布拉德福曲线在进入直线部分后,并非无休止地直伸下去,后来总要弯曲下垂,对于弯曲下垂部分BD,我们称之为格鲁斯下垂(见图3)。

图3 现代布拉德福分散曲线

20世纪60年代以后,有关布氏定律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全面展开,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的布拉德福分布理论体系。[9]
布拉德福定律应用的主要领域有:1. 确定核心期刊—— 运用书目、文摘、索引和SPSS软件等工具进行统计分析,测定各门学科的核心期刊、相关期刊、相邻期刊的品种与数量,以保证图书馆有限经费的合理使用;2. 考察专著分布,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指南;3. 制定文献采购策略和藏书政策;4. 根据各学科文献在不同期刊载文量的增减变化,分析科研新动向,维护动态馆藏。[10]
3.6藏书发展稳定状态理论
藏书数量包括藏书总量和藏书增长量,其发展程度取决于藏书增长速度。藏书的增长速度指年平均增长量与总藏书量的比值,比值越大增长速度越快;当藏书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控制藏书的增长速度,这是我国和世界各国图书馆普遍关心和研究的课题。一些历史长久的大型、超大型图书馆,藏书的发展速度和增长数量过快过大,已经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如空间紧张、设备短缺、人员不足、利用率低等。关于藏书面积,国际图联规定:闭架书库图书是181.8册/m2,开架书库图书是143册/m2;英国标准:闭架书库图书是248册/m2,开架书库图书是215册/m2;国内一般标准:闭架书库图书是300~350册/m2,开架书库图书是200~250册/m2。实际上,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藏书面积都达不到最低标准。
美国图书馆学家赖得,对美国主要大学18世纪以来的藏书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大学图书馆藏书量平均16年增长一倍。
控制藏书增长速度,主要通过按比例地剔除滞书,建立储存图书馆,开展文件缩微与复制等手段。
70年代,英国的巴里、丹彤、阿金森等人提出“藏书发展稳定状态理论”,其主要论点是,大型图书馆不要无限制地发展藏书数量,应当在藏书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控制增长速度。在一个相对时限内,入藏新书的数量与剔除旧书的数量保持一定的平衡比例,使图书馆藏书数量处于稳定低速增长的状态。英国政府接受了这一理论,并用拨款方式控制藏书数量。
在藏书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上,首先要强调质量,必须在藏书补充时严格筛选,把住第一关;在此基础上控制增长率,保证藏书质量,这可以从计算最佳藏书量入手。假定学生在校四年,学习25门左右课程,总计需借300册书,每学年平均借书75册,除去各种因素,可将学生的最佳保障率定为90册。教师的保障率:每人每次可借册数×全年可借次数×2(外借与阅览),即为30×4×2=240册;研究生与教师相同;职工的保障率为6×4×2=48册。最佳藏书量=学生保障率×学生总人数+教师保障率×教师与研究生总人数+职工保障率×职工总人数。例如:某大学6000名学生,1000名研究生,2000名教师,2500名职工,图书馆规定教师﹑研究生可借书30本,职工可借书6本,借期均为3个月。最佳藏书量=90×6000+240×(2000+1000)+48×2500=1,400,000册。藏书增长率,根据统计测算定为4~5%,每年剔除适当比例滞书,使藏书量处于低速稳定增长状态[6]。
自1949年至1984年底,35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由133所发展到905所,总藏书量由794万册增长到2500万册,藏书增长31倍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基数和起点。我国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由于原有基础和经济投入,发展是不平衡的。近几年国家大力投资,兴建新馆舍,图书馆藏书数量的增长较国外图书馆快得多,这对于我国基础薄弱的图书馆事业是完全应当的。显然,我们还不能谈论全面实行稳定状态理论,但它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却是我们从现在起就可以着手解决的。比如,大型馆可以在某些门类或在某一部分辅助藏书中实行稳定状态,个别中小型馆在藏书达到一定规模后试验实行稳定状态,这都是可能的、有益的和力所能及的。[11]
馆藏结构
4.1 高等学校图书馆藏书体系
馆藏建设要有重点、有层次,没有形成重点藏书系统的图书馆,不算一个好的图书馆。1981年10月15日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要求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科学藏书体系,其基本特征表现在藏书的教育性、学术性和专业性三个方面,具体要求是:
专业与有关专业教学、科研用书,重点系统入藏;
学生教学参考用书,多层次按比例入藏。
学生教学参考用书属于学校基础藏书部分,是专业设置所需要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主要教学参考书,以中文书刊为主,可适当选择少量外文原版教材作参考,有计划、按比例入藏,复本量的确定以学生现实使用人数和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为依据;此外,适当加大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申论、考研及其它各种类型的考试用书,理工科学生毕业设计用书也应备足。
思想教育、综合教育及其他课外阅读用书,全面广泛选择入藏;
建立图书、资料、情报三位一体的藏书系统。
4.2五级藏书制
藏书级别是藏书结构的框架规范, 1976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藏书发展委员会、美国资源和技术服务部制定并通过《藏书发展方针规范指南》,提出五级藏书框架模式,我国学者针对我国图书馆具体情况,作了某些修改,拟出一个藏书等级的初步方案,此方案可以作为图书馆藏书结构共同参照的标准。
A. 完整级藏书:努力收藏某学科、某专题领域的所有知识纪录。
B. 研究级藏书:以满足独立研究需要为目标,主要服务对象为高校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文献类型包括主要外文语种的著作、论文集、回忆录、期刊以及新型载体资料,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检索工具和数据库资料。
C. 大学级藏书:以满足大学生和个人自学大学课程的需要为目标。
D. 基础级藏书:以开拓知识视野为目标(包括大学生文化修养丛书),收集公认代表作家的基本著作、基础教科书、参考书、书目资料、代表性期刊等。原则上不收外文书刊。
E. 最低水平藏书:指藏书范围之外的专题领域,只选收少量很基本的著作或工具书,以备不时之需。
关于五级藏书的数量比例关系,见表2:
    五级藏书概括了整个藏书范围,其数量比例两头小,中间大。A级水平最高,B级经费最多,C级复本量最大,D级读者面最宽。各级藏书的具体数量指标,要通过统计精确计算。
表2 五级藏书数量比例表
 项目
比例
级别  
学科范围 
出版数量 
读者人数 
经费比例 
品种 
复本
完整级    窄    小    少    少    全    1
研究级   较宽   较大   较多   最多    多    少
大学级    宽    大    多    多    多   最多
基础级   最宽   最大   最多   较多   较多   较少
最低级   最窄   最小   最少   最少   最少    1
    美国的“五级藏书制”是藏书结构理论的新观点、新措施,令人耳目一新。五级藏书制的引进,使国内图书馆界的研究逐渐深化,除对藏书级别总体方案进行讨论外,还对藏书比重范畴的具体问题(比如藏书的学科结构、水平程度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出版物类型结构以及读者需求类型结构等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五级藏书方案是针对整个图书馆藏书的划分,不限于同类学科图书的划分。
5结语
研究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河南科技大学占地四千亩,这一规模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当前,科大与市政府实施校地共建图书馆项目,联手共建河南科技大学图书文献中心,力争馆藏规模达到省第三,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和研究生院建设,同时加强河洛文化、企业战略、国民阅读、知识服务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加强学科信息门户建设,制定出一套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藏书发展规划,以建成富有特色并初具规模的河南科技大学馆藏资源体系,为科大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同时也为向全市各科研院所、企业、各单位职工和市民提供信息服务创造重要的支撑条件,满足本校重点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全市居民的阅读需求,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自卫. 图书情报自动化[M]. 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1993
[2] 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 转型期图书馆工作研究[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3] 李书宁,王涛.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热点与趋势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11(6):66-69, 75
[4]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5] 杨向明. 迈向21世纪的复合图书馆[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
[6] 沈继武. 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7] 刘荣.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与集成系统的发展[A]. 肖希明,黄如花,司莉. 图书馆学研究进展[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 米哈伊洛夫等著, 徐新民等译. 科学交流与情报学[M]. 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0:186
[9] 邱均平. 信息计量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0] 郭强,刘俊友. 信息计量学导论[M].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11] 肖自力. 藏书稳定状态理论的由来与发展[A]. 沈继武,肖希明,袁琳. 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教学参考文选[C].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栏目列表
医药卫生 人文社科
农业科学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推荐内容
L波段大功率放大组件的设计
基于QC工具的微波组件故障分析与定
论房地产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及其控制
波控系统的自动测试设计及实现
一种低成本便携式脉冲幅度测量装置
一种多通道对海观测SAR接收与信号
S波段连续波LDMOS功放的设计
C波段有源变频芯片设计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的研究
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
热点内容
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初选阶段的质量要求
数字出版的影响
关于重申禁止中国标准书号“一号多用
齿缘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养殖技术
SCI的选刊
稿件多少字为宜? 如何联系你们?如
一种电子时间引信计时终点信号采集方
学术论文在质而不在量
黄瓜穴盘育苗技术
如何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学术期刊的定位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客服中心服务承诺友情链接

系统版权: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2010 万方数字化期刊群 © ICP证:辽ICP备19015327号-1
在线咨询:http://www.chinalnfo.com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